期刊简介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本刊创刊于1979年,为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医学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,主要反映国内外、我院在医学科研、教学、医疗、诸多方面的新成果、新技术、新经验、促进学术交流、特别欢迎原创性的科研论著和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各类医学稿件,欢迎院内外作者给本刊投稿。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首页>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杂志
  • 杂志名称: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杂志
  • 主管单位:右江民族医学院
  • 主办单位:右江民族医学院
  • 国际刊号:1001-5817
  • 国内刊号:45-1085/R
  • 出版周期:双月刊
期刊荣誉:1989年获全国医药高校学报质量评比优秀编辑奖期刊收录:维普收录(中), 国家图书馆馆藏, 知网收录(中), 万方收录(中), 上海图书馆馆藏
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杂志2000年第05期

冠心病的QT离散度

潘征

关键词:冠状动脉疾病, 心电描记术, QT离散度, 心肌梗塞
摘要:在标准12导联心电图上QT间期存在导联间的差异已发现数十年,1985年Campbell等[1]首次提出了QT离散度(QT dispersion,QTd)的概念.但直到1992年Higham等[2]在窦性心律和心室起搏两种状态下,同步记录10例心脏手术患者心尖部单相动作电位和体表心电图,结果发现在心室起搏增加了心室肌复极的不均一程度后,心室肌单相动作电位的持续时间及QTd与窦性心律时相比较都显著延长,这才证明了QT离散度是由于心室肌复极不均一性造成的.QT离散度代表了心室肌的不稳定性,是反映心脏电生理状态的一项无创性指标.目前在心血管疾病,尤其在冠心病(CHD)具有诸多的应用前景,因而倍受临床医师的重视.1 QTd的测量直接测量心室复极的离散度,需要利用微电极在心脏的不同部位记录心肌跨膜电位,或者采用易于固定的带吸盘电极进行多部位记录.早期采用的一种无创方法即所谓的体表标测,虽为无创性,且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,但其应用的复杂程度无法为临床日常工作所接受.采用标准12导联心电图计算QTd简单易行,重复性好,容易推广.目前大多数学者主张用同步12导联心电图中QTmax与QTmin的差值代表QTd,单位用ms表示,计算公式为:QTd=QTmax-QTmin .测定QT离散度时,描记的心电图图形应清晰、稳定、无干扰.每个导联连续测量3个QT间期,各取其平均值,从不同导联中大的QT间期减去小的QT间期.心电图导联上QRS波的起始差异一般在十余毫秒以内,而且起始多清晰可辨,因而在QT离散度的计算上常常将这一差异忽略.QT间期测量关键在于明确QT间期的终点位置,即T波终点的确定.方全等[3]认为不同心电图导联上的T波的结束不一致及某些导联上T波明显低平或与U波融合造成了T波终点难以确定.确定T波终点的方法有:①T波下降支陡峭处的切线与基线的相交点;②当T波下降支较直时,取T波回到基线的那一点;③存在明显U波时,取T波与U波之间的谷底;④当U波与T波部分融合时,作T波下降支的延长线,取延长线与基线的交点.对不能确定T波终点的导联可以除外以免引起假QT值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