期刊简介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本刊创刊于1979年,为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医学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,主要反映国内外、我院在医学科研、教学、医疗、诸多方面的新成果、新技术、新经验、促进学术交流、特别欢迎原创性的科研论著和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各类医学稿件,欢迎院内外作者给本刊投稿。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首页>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杂志
  • 杂志名称: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杂志
  • 主管单位:右江民族医学院
  • 主办单位:右江民族医学院
  • 国际刊号:1001-5817
  • 国内刊号:45-1085/R
  • 出版周期:双月刊
期刊荣誉:1989年获全国医药高校学报质量评比优秀编辑奖期刊收录:维普收录(中), 国家图书馆馆藏, 知网收录(中), 万方收录(中), 上海图书馆馆藏
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杂志2001年第03期

气管切开气道持续湿化法效果观察

陆美林;韦柳青

关键词:气道梗阻, 气管切开, 持续湿化
摘要:在临床抢救危重症的过程中,人工气道(气管切开)已成为救治成功的重要环节,而气管切开的气道护理则在救治成功中起着关键的作用。我们在气管切开后,大胆使用气道内持续湿化法,效果较好,现报告如下:1 临床资料  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、肺气肿、肺心病合并脑梗塞、冠心病心脏骤停复苏术后、重症有机磷中毒致呼吸肌麻痹行气管切开11例,其中男8例,女3例,年龄大79岁,小64岁,气管切开10~21天。2 操作方法  用100ml0.9%生理盐水加庆大霉素16万U,糜蛋白酶10mg,取一付输液器,操作同静脉输液,将湿化瓶挂于输液架上排气(排气时左手持头皮针针柄,保持头皮针软管无菌),将头皮针软管插入气管套管内4~5cm,用胶布将湿化软管固定于胸壁,以0.3~0.5ml/min持续气管套管内滴入。3 讨论  气管切开后,空气直接通过气管套管而进入下气道,失去了上气道的加温和湿化作用[1],造成气道干燥,气道内分泌物粘结在纤毛上,纤毛运动功能丧失、分泌物不易排出,导致细菌侵袭率明显上升[2]。过去我们采用间断湿化法:每2h往气管套管内滴3~5滴,易引起病人咳嗽,甚至把药液喷出,达不到化痰、湿化作用,护理工作繁琐。1999年以来,我们大胆采用持续气管套管内湿化法,有以下优点:①持续湿化法因湿化液量少,且药液沿套管管壁流入,对气道刺激性小,没有一例引起咳嗽。②气管切开后,呼吸道内的水份从气管切口处持续不断丧失[3],而持续湿化法正好补充丢失的水份,使气道始终处于一种湿化状态,使痰液稀薄,患者能咳出,减少了吸痰次数,降低了肺部感染的机会,也减少了病人的费用,缩短了住院日。③减轻了护理工作量。